中國優化境外遊客退稅政策
國家稅務總局宣佈,我國正式升級境外遊客增值稅退稅政策,將運行多年的"離港退"模式調整為"購後退"模式。這一創新舉措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國遊客在境內免稅店購物時即可申請退稅,退稅款項實時到賬,標誌着我國旅遊服務便利化改革邁出重要一步。
此次政策調整的核心在於退稅流程的時空突破。此前,境外遊客需在離境時於機場辦理退稅手續,受限於排隊時長、手續費及匯率波動等因素,實際到手退稅金額常打折扣。新模式下,遊客在貼有"增值稅退稅"標識的免稅店內購物時,可通過專用POS機即時完成退稅,資金直接返還至信用卡或流動支付賬戶,使退稅金額可立即用於後續消費。這一變革將單次購物退稅時效從平均45分鐘縮短至3分鐘以內,極大提升了消費體驗。
政策升級經歷了嚴謹的試點驗證階段。自2022年起,上海、北京、廣東、四川、浙江等入境旅遊熱門省市率先試行"購後退"模式,累計處理退稅業務超12萬筆,平均退稅成功率98.7%。國家稅務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試點期間已完成全國增值稅發票系統與免稅店支付系統的深度對接,建立了多語種服務標準及風險防控機制,為全面推廣奠定技術基礎。目前全國已有超2萬家免稅店完成系統改造,覆蓋主要交通樞紐及旅遊商圈。
"這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服務理念的革新。"STA(國家旅遊局)官員強調,新政通過簡化流程(單據數量由7項減至3項)、強化指引(多語種退稅指南全覆蓋)等措施,將境外遊客滿意度提升至92%。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副院長李旭紅指出,該政策與海南自貿港離島免稅、144小時過境免簽等形成政策協同,預計將拉動入境旅遊消費增長15%-20%,助力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放眼全球,歐盟"即時退稅"覆蓋率已達89%,韓國仁川機場更實現"掃碼退稅、機場提貨"的無縫銜接。我國新政雖起步較晚,但通過數碼化創新實現"彎道超車"。業內專家預測,隨着區塊鏈電子退稅等技術的應用,未來或將實現跨境電商與實體零售的退稅互通,進一步鞏固我國在國際旅遊市場的競爭力。
此次政策升級,既是對"十四五"規劃中"建設世界級旅遊目的地"要求的積極響應,也展現了中國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決心。隨着"數字退稅"生態系統的完善,中國正以更智慧的服務迎接全球遊客,書寫入境旅遊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